“光是冰川徒步这一个项目,活动公司给我加了5次库存,9月25号到10月10号的现在已经全报满了。听活动公司说,现在去新西兰玩冰川徒步的,90%都是中国人。”新西兰anran旅行社总经理李涛说。
“今年有一个很大的机遇,我正在经营的自由行这个品类的规模在扩大。这点在疫情后非常明显,出境游的方式更聚焦,跟团游少了,自由行越来越多。”
今年暑期,自由行领跑出境游。飞猪数据显示,提供境外当地玩乐服务的商家日均交易规模比2019年暑期提升了1.5倍,客单价比疫情前增长了100%以上。
尽管仍面临供应链未完全恢复、海外市场消费品价格上涨等诸多挑战,李涛对未来的态度十分积极。在他看来,三年试炼,反倒让出境游市场变得更健康了。
“商家更加理性,不再一味追求GMV的规模,而是有意识地保留一个合理的利润区间,扎实地做好产品和服务体验。我觉得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可持续地把这个行业做下去。”
潮水褪去,看待市场里热闹景象的思路发生了本质变化——这似乎成为诸多在三年寒冬里生存下来的“幸存者”的共识。
北京致远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韩学超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做旅游生意已经不同以往,来的都是“专家型消费者”, “能分辨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对于想做好产品的商家,这肯定是个大利好。”韩学超说。
平台也正在采取实际行动,帮助旅游商家把握这一趋势。9月初,飞猪CEO庄卓然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相比旅行行业的“iOS”,飞猪更希望做一个“安卓”,意即坚持其开放平台定位,让不同的合作伙伴加入平台经营,专注其擅长的特色服务,“从消费者的好回馈里面分享自己应得的收益”。不久前,飞猪公布面向旅行社、旅游咨询服务公司等度假行业商家的7条扶持举措,包括降低新商家入驻的门槛,在开设店铺外新增全托管合作模式,加大返佣返利力度,扩充实用工具和培训措施等,吸引更多提供多元产品的商家加入。
前期的一些措施已初见成效。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家,在飞猪平台上汇聚了近8万条中文服务的出境游商品,既有南北极邮轮,也有撒哈拉沙漠穿越、亚马逊热带雨林探险等。目前,国内每四家具备出境游经营资质的旅行社中就有一家在飞猪上开店;今年暑期,经营国内线路游商家的平均销售转化率比19年增加了40%。
这也成为韩学超愿意留在飞猪做生意的理由之一,因为“所有的商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生意。能把我们的想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997年出生、今年刚开始创业的云南中放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江雄,一早就明确了要结合当下社交媒体上的流行玩法,主打“旅游+X”的品质游商品。
2018年大学毕业后,江雄进入一家旅行公司做飞猪店铺运营。积累了几年经验,正好赶上行业复苏,他回到家乡云南,创业第一站选择重回飞猪。
“主要是觉得在飞猪做生意很公平。平台的逻辑、规则,对我们商家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市场也比较干净。”江雄说。
他赶在618大促前夕把店铺开了起来。摊子刚支好,就“感觉和19年做旅游生意差不多了”。短短几个月,公司已经发展到40人左右的规模。
在复苏浪潮中,年轻的创业公司和创业者面孔开始增加。飞猪数据显示,今年入驻平台的商家中,除了时隔三年回归的老朋友外,2023年新入局的占比达到23%。新商家老板的年龄集中在“85后”和“90后”,“00后”的身影也开始出现。这些新鲜血液将带来怎样的改变,引人遐想。
但在此之前,“最长黄金周”的行业大考已摆在眼前。经历过低潮与反弹,旅游商家们将在数天后合力交出答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