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年,酒店业的一个重磅新闻是,喜达屋资本创始人Barry Sternlicht(巴里·斯特恩利希特)宣布,将重新启动喜达屋品牌。
今年春季,他将把喜达屋资本旗下的酒店集团SH Hotels & Resorts正式更名为喜达屋(Starwood),预计到2028年,在全球范围内新开发22间酒店。
该消息一经发布,不仅在行业内引发强烈关注,更是召唤起了一众喜达屋游客顾客计划(Starwood Preferred Guest)会员的回忆杀。
要知道,巅峰时期的喜达屋,那也是酒店业的扛把子,和万豪、喜来登这些领头羊不相上下。
这也是为什么,万豪以136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喜达屋的收购,成了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团,毫无争议。
有人这样形容曾经的喜达屋1.0时代,就像一场青春风暴,来得快去得也快。
除了行业的关注,最雀跃和沸腾的恐怕是曾经广大的SPG会员,集体被激活前尘往事的记忆,并纷纷晒出了当年的会员卡界面。

SPG会员体系,不仅开创了酒店忠诚度计划的许多先河,更被称之为酒店行业最大方的会员礼遇。
没办法,谁让以前的SPG会员权益真的厚道。

酒店套房升级保障,只要酒店有空的套房,就必须给客人升级。

B站UP主睡务情报橘视频中估算,根据会员等级的不同,在喜达屋酒店每消费一美元,可以获得2-5积分,叠加各种活动后,住一晚上可能会有上千积分的收获。
积分价值在不打折的情况下,是每万分350美元,算上折扣,基本也维持在每万分1500元人民币左右。而当时兑换一晚二线城市的喜来登酒店,只需要2000左右的积分。
但并入万豪后,大家一致认为积分越来越不值钱了。
2
喜达屋本身是一家资产超过115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公司。
上个世纪,美国正经历信贷危机,有大量优质酒店资产被银行收回抵押权而变为廉价的不良资产,Barry便是众多犹太资本中抄底一员。
Barry非常擅长利用复杂的金融结构抓住市场机会收购不良资产,实现产品创新与盈利能力平衡。
1994到1995年,喜达屋资本收购濒临破产的酒店类REITs公司Hotel Investors Trust(HOT),并将其持有的酒店资产注入HOT,重组后HOT成为美国最大的酒店REITs公司。
后联合高盛以5.37亿美元收购威斯汀品牌,并重新定位其市场形象,使其在两年时间内从70家扩张至120家。
在此期间,喜达屋资本创立了Starwood Lodging,后更名为喜达屋酒店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Barry也的确在喜达屋酒店集团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推出了W酒店、瑞吉酒店和雅乐轩等品牌。
还设计出由特有的被套、羽绒被、13英寸双垫层床垫等10层组成的“天梦之床”,每一张床造价花费高达1700万美元,称为YYDS都不过分。

Barry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酒店细节控”,对旗下等连锁品牌的微小细节,如枕头的数量,以及如何安排客人的行李都花尽心思。
即使这样,2005年后,Barry还是退出了喜达屋酒店的管理,重心再次回到了喜达屋资本。
2015年,喜达屋的净利润更是连续多个季度下滑: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7.2%,第三季度同比下降19.2%。有猜测是因为业绩表现导致投资者不满,促使公司考虑出售。
3
最终,万豪以每股79.53美元总共136亿美元最终完成收购喜达屋的交易,建立起由30个品牌和5700多家酒店组成的全球最大的酒店公司。
曾经两个体量相似,品牌系列雷同的两家美国酒店集团合并,无疑面临着如何解决同质化问题及运营如何整合等诸多问题。
万豪选择保留喜达屋大部分品牌,但四五星品牌高度同质化问题至今未解决。比如顶奢市场的丽思卡尔顿和瑞吉,主打潮流方式的艾迪逊和W酒店等。

但事实证明,万豪的嫡系部队在内部竞争中脱颖而出,曾经门店数持平的瑞吉和丽思卡尔顿,如今差距悬殊;曾经喜达屋的主力喜来登,几年下来门店数量不增反降,2016年门店数量449家,而到了2023年降到了436家。
更有用户吐槽,以前的喜来登是妥妥的五星,酒廊都有气泡水,现在高端商务不高端了,开始走接地气的路线了,新开的不少基础房直接浴缸都不安排了。
被无数会员追捧的SPG会员体系,也在2018年与万豪礼赏(Marriott Rewards)和丽思卡尔顿礼赏(Ritz-Carlton Rewards)合并,推出了全新的常旅客计划——万豪旅享家(Marriott Bonvoy)。
4
事实上,在万豪收购喜来登后,喜达屋资本也没有完全放弃酒店业务,在2011年成立了一家新的酒店管理集团SH Group,推出了壹酒店、Baccarat Hotel和Treehouse等各具特色的酒店品牌。
此次归来的Barry,看似是走酒店的老路,但策略却是完全不同的。
新的喜达屋定位更聚焦于奢华和生活方式市场,与万豪等酒店集团形成一定的市场差异化竞争。
根据计划,喜达屋到2028年将开设22家酒店。
最为人熟知,主打环保可持续的1 Hotels将进驻西雅图、东京等多个热门目的地;追求法式奢华的Baccarat Hotels将进军迪拜、马尔代夫和罗马;Treehouse则有望进驻英国曼彻斯特和美国迈阿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市场仅有一家三亚海棠湾阳光壹酒店,OTA最新价格显示是1300元起。
有观点认为,Barry Sternlicht可能预估到新一轮信贷泡沫即将破灭,大量优质酒店资产将再次面临被抵押、贱卖的风险。这或许也为他提供了一个重复上世纪在酒店业再次崛起的绝佳机会。
闻旅派原创,作者:Candy,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nlvpai.com/79568.html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闻旅派删除,谢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