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2025海南国际文创周在海南省三亚市隆重开幕。据悉,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下,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海南博鳌文化创意研究院、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海南国际文创周将从4月11日至13日,共持续三天。
今年的“海南国际文创周”将以“共振·见微”为特色主题,深度聚焦城市主体和人才个体,在30+行业顶尖论坛和传统颁奖典礼(雪鹿奖、文创地图榜单、城市更新地图榜单、乡创地图榜单、产教融合地图榜单)之外,还增设了【中国超级旅游城市联赛】【首届闹海国际青年(VIBE)歪脖节】【文旅职通车】等多个创新板块。
图注: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宁连举教授
在“2025海南文创周数字县域发展论坛”专场,北京邮电大学大数据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宁连举教授宁连举教授分享了三个关键词:数字引领、产业升级、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纵观历史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阶段,未来财富密码在数字空间。如果理解历史,在农业时代所有财富在土地,工业社会则以工业能源资本为主,土地退到10%,现代社会财富是以数字资产为核心。
如果这么看,每个人的价值是什么?这就是当下大众要在数字空间探索个人和组织新发展的空间。在宁连举看来,推动社会进步的无外乎两大维度:一个技术创新推动。问题在于如何和政策的发展相互协调。在县域经济里面,最典型的是科技如何支撑县域配套,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两大类产品是企业要创新的点:第一个探讨数字融合产品,第二个在网络空间里面探讨数字原生产品。
在数字中国的图景下,特别是文化和生态文明两大视角和原来不同。文化领域是国家现在布局的重点,就像海南国际文创周也是以大文旅为核心来抓,而国家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在未来如何创作,这是一个重点。所以,2022年国家发布文化数字化战略,这块是争夺的重点。
另外一个就是生态文明。它的扩展是多维的,原来是产业链生态构建,未来可能是多链条融通,就是产业的边界不会再存在。未来企业也好,组织也罢,如何在数字空间里面实现拓展,真正的走国际化。他举例,最近国际新闻的焦点Tiktok的归属,这是典型是数字空间,产业互联网还有大量未来的争夺。
宁连举反复强调数据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用数据带来财富。每天给购物平台、社交平台贡献数据,这些都可以产生财富。下一步一定是个人数据资产,要为个人、为平台、为组织实现三权分立,收益权,经营权,所有权做分润。组织也是一样进入这个时代,要构建基于组织现有的业态,构建它的数据资产,最后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
很明显,生产关系改变了。与农业时代相类比的话,劳动对象、劳动工具都变了,消费空间也改了。一个有意思现象是,奢侈品消费、健康消费上升,未来找场景时要关注这些特色点。
2025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新型城镇化,这是县域发展的机会。他认为,未来城镇化角色核心是数字空间,数字为载体,城镇化场景为依托,在这个场景下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转型,新产业空间寻找数字化整体转型。
区域产业升级一定要着眼于产业。未来的企业家,首先是一个产业家,要站在产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到合作企业或自身企业转型,进而实现产品创新,实现服务。
他透露,正在做的中医医疗集团海内外五家医院正在做AI中医大模型,初级产品是一个预防舌诊平台,预计4月26号上线,基于医疗数据可以做到在医生处方推荐基础上做药品研发,能够给每个人通过舌相扫描提供健康诊断报告,这是未来的格局,未来整个医疗教育会发生颠覆性变化。
现在所有的变化,实际上是生产力变化带来的。农业口都在引进DeepSeek,未来价值网和互联网重塑核心一定数字为前提进行操作;第二连接万物互联,多主体人机物连接、部门地域连接、系统连接和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体系会发生颠覆性变化,这两个基础上基于场景赋能多业态,我们对互联网背后底层理解要理解这三个词背后深层次含义。
在颠覆性变革正在发生的大背景下,要思考能不能成为产业核心生态链主企业或者生态链主区域性政府。未来竞争生态体之间组成链条,一个生态一个生态之间竞争。如果不融入生态基本被踢出球,生态底层就是数据。
宁连举认为,未来的一二三产业一定要打通,核心是用场景驱动,场景驱动时必须把供应链、创新链,以及金融和技术手段做融通,赋能产业集群支撑要和政府形成联动,由一个个的企业驱动,成为融通企业操作,这才能保证区域整体推进。
而在区域产业升级,如何融通区域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逻辑体系,底层基础设施来操作。但区域里面要大的龙头企业,多个企业成为区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背后核心是智库加区域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企业联动,这是体系的构建。
以上内容均由海南国际文创周活动现场演讲整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