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文创周|乡景文旅CEO、暖村联合创始人薛耀琪:破局空心村,作场不下场

2025海南国际文创周于4月11日—13日在海南省三亚市盛大举行。

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下,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海南博鳌文化创意研究院、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海南国际文创周以“共振·见微”为特色主题,深度聚焦城市主体和人才个体,30+行业顶尖论坛和传统颁奖典礼(雪鹿奖、文创地图榜单、城市更新地图榜单、乡创地图榜单、产教融合地图榜单)之外,还增设了【中国超级旅游城市联赛】【文旅职通车】等创新板块,规模空前。

乡景文旅CEO、暖村联合创始人 薛耀琪.png

乡景文旅CEO、暖村联合创始人 薛耀琪

在海南国际文创周“大景区‘小’时代”专场,乡景文旅CEO、暖村联合创始人薛耀琪从当下大量闲置空心村困境切入,深入探讨及分享了当下乡村旅游的诸多共性问题,以及如何有序、有节奏的进行乡村开发,并以出圈的苏州林渡暖村为案例,给出了它的解题思路和思考。

相关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2年,我国的自然村从360万缩减到了270万,平均每天消失34个村庄。目前乡村的现状是,农村宅基地的闲置面积约3000万亩,50%是处于一个闲置状态;老龄化严重,60岁以上老人占到23.8%,40岁以下人群不足10%;同时三产融合率低,消费的场景非常少。

薛耀琪指出,“空心村”成了一个长期问题。“江浙沪地区空心化的比例还相对来说好一点,但在中西部地区相对经济收入比较低的地区,空心化基本上就是非常高,只剩两成或者是一成的村民,很多政府都希望能够以乡村振兴的方式把空心村活化,但这里面通常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首先是人口流失,乡村业态需要人,比如管家、阿姨、工作人员,但年轻人又生活不习惯,招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其次是业态问题。很多政府在合作中都对业态提出要求,比如咖啡、非遗、民宿,空心村在没有完备的开发和体系化的开发过程中,这些业态来了能不能生存都是问题。

同时薛耀琪强调,乡村振兴还要面临治理体系和能力缺失的问题,尤其是乡村空心化之后,无论是人居环境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是处于能力缺失的状态。只有解决了以上问题,才能够进入到乡村开发的下一步。

虽然挑战很多,但同样有机会。“特别是现在一两个小时经济圈可到达的微度假、乡村游、周边游等围绕本地旅游的项目,抢了很多大景区的生意。2023年数据,本地旅游订单在这个基础上面同比上涨了127%,尤其是 City Walk,这类周边游/微度假业态呈现爆发式增长。”

感知到市场机遇,薛耀琪决定躬身进场,以苏州林渡暖村项目为例,据了解,该项目盘活了村内80%的闲置资产,其合作签订的100户闲置资产,目前已经全部成功激活,甚至村里其他老百姓的房子租金从原来一栋每年2万元跳涨到7万元。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很多村民的再就业,当地部分村民一天里可以同时干了三份工作。

据薛耀琪介绍,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包括房屋、菜地、林地、稻田以及其他集体资产运营,林渡暖村集体收入从最早的存收入150万到如今的1200万,此外,村民也享受到了合作业态的分红,受此驱动,林渡暖村不仅推动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才回流。还吸引到很多的新村民进来。

薛耀琪认为,乡村振兴从来不是随意招商的拿来主义,也不是网红村的一键复制,是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招商标准。

“第一,必须是有过乡村经营的经营;第二,一定要有审美能力,对生活美学、设计美学、建筑美学是有鉴别能力的;第三,要热爱乡村,或需要乡村的场景;第四,要有私域流量。”

回溯早前乡村振兴领域大拆大建的漠视,原来做小镇运营和开发文旅小镇的,动辄操盘十几亿的项目。一些村庄华大成本做成一条仿古街、集体营业,类似现象比比皆是,在薛耀琪看来,这些野蛮的跨界者根本不明白乡村的经营逻辑,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林渡暖村采用的是模块化开发的逻辑。我们一直是不提倡什么叫整拆整建,虽然叫整村开发,它也是有开发步骤和开发逻辑的,它一定是以点带面、逐步开发,最后才是全面推进。”

林渡暖村这套体系具体如何落地?回溯来看,薛耀琪团队先选一个核心的位置用做第一个落脚的建筑物或业态,2000方面积做3到4个业态。第一栋建筑设计成了包括书店、咖啡店、民宿、餐厅在内的多业态融合空间。

借助第一空间的引流效用,项目逐渐实现流量破圈,以此为基础,薛耀琪团队再逐步开发新的民居,每次改造面积从4000多平方到2000多平方不等,具体到内容/业态填充,会根据每个阶段村庄的实际需要不断做调整。在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有序落地美育、非遗、陶艺、自然博物等业态。整个过程林渡暖村前后耗时四年。

通过前期微度假场景的成功打造,林渡暖村最后放开了所有房屋对外租赁,很快吸引了苏州乃至上海大量人主理人进入,包括工坊、茶道、乡村民宿、咖啡,面包房等等,各类文旅消费业态在林渡暖村实现百花齐放。

在基本核心区全面完成的前提下,乡景文旅再次撬动社会资本,推动村庄的民房租赁以及对外的自由业态的进入。上述整个过程,薛耀琪将其总结为乡村开发过程当中的”三步走战略”。

在薛耀琪看来,林渡暖村的模式可以看作“作场不下场”——在乡村的过程中,业态必须要找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让各种有想法创意、有品牌意识的非标主理人来给乡村赋予更多的活力,也让他们去链接自己的社群,不断产生裂变。

基于模块化开发的标准化复制,是否会乡村度假陷入“千村一面”的困境?对此薛耀琪强调,乡村文旅个性化的关键在于模块化产品如何组合、匹配。“各个模块需要具备一些自身的特殊性,比如亲子、民宿、互动体验、运动,以及高端度假属性等等。同时需要根据乡村特性和发展去寻找各种属性的模块去组合,这才能规避乡村文旅同质化。”

薛耀琪总结称,作为一个个承载地域基因的独立生命体,乡村旅游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乡村文旅开发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跳出大拆大建的工业化思维,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要用微力实现乡村发展的持续造血,培育向上生长的微雨。”

以上内容均由海南国际文创周活动现场演讲整理

来源:,文章为原文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闻旅派立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闻旅派删除,谢谢

5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后发表评论

上一篇

海南国际文创周|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副总经理严明丹:让创造力在城市向阳生长

下一篇

海南国际文创周|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依托青年力量 激发国潮经济新动能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